心灵物语——第五期:情绪与心理健康
心灵物语——第五期:情绪与心理健康
A版
情绪好像一块编织的彩毯,全看你自己喜欢用那种色彩。如果你偏爱用灰黑色的毛线,你指出的毯子就会黯淡无光;如果你只用白色,毯子就会变成一片单调的空白;如果你善于使用各种颜色自然地交织,你就会织成色彩缤纷的彩毯。同样的道理,你若容许自己自然流露各种情绪,既不压制和埋葬情绪,也不将自己淹没在情绪的低潮中,你的人生也必定像一块彩毯,生动缤纷,活得很有色彩。
所谓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情绪状态的发生每个人都能够体验,但是对其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却较难加以控制。人们出于某种情绪状态时,个人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而且这种情绪状态是主观的。因为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体验,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别人固然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去揣摩当事人的情绪,但并不能直接地了解和感受。
在我们的生命中,情绪总是伴随于我们的左右。若能恰当地处理,这些经历可以为我们的生命添加色彩,成为生活中的享受。反之情绪可能会成为我们的负担,侵蚀我们的生命。所以说,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人的情绪是受人的意识和意志控制的,人要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任意放纵消极情绪滋长,经常发怒,将导致情绪失控,引起疾病。同时,还要善于把心中的积郁倾诉出来,是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人在情绪苦闷的时候,找知心的朋友谈谈,倾吐心中郁闷,心情就会平静些。
然而,恰当地控制情绪并不意味着你要时时刻刻使自己快乐。实际上,那些负面的情绪也为我们青少年成长提供了契机。为了成长,我们必须经历一个逐渐反省情绪的过程。有了成熟的反省,我们才能经得起情绪的冲击,才能不做情绪的奴隶。
愤怒
心理学认为,愤怒是由于外界干扰使个体的愿望实现受到压抑,目的受到阻碍,从而逐渐积累紧张性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一种比较激烈的情绪表现。其大小取决于外界干扰对愿望实现的压抑程度,干扰的次数,挫折的大小以及个体对外界干扰的认识。当个体觉得这种干扰是不合理的、认为的甚至是故意的时候,就很容易引起强烈的愤怒表现。在愤怒的情绪状态驱使下,人有可能会失去理智而又不恰当的行为表现。
一些心理专家认为,人们的愤怒情绪大多数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很多时候,愤怒会掩盖一些感觉。有时候并非环境本身使你生气,而是因为你和环境缺乏沟通,对环境缺乏了解,从而采取了一种愤怒的反应。
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教师觉得:“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B版
同样的人生,异样的心态,由于人的思想境界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相同。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说:“全完了。”乐观者会说:“幸好还剩点儿。”虽然两人面对的和拥有的都是同等的、客观存在的——半杯水,但是两种说法却截然不同,前者好像透出一种消极和茫然,后者却满怀希望,透露出一种热情和安慰。在现实生活中,你所感觉的苦、累或开心、舒坦,首先是人的一种心境,牵扯到人对生活的态度。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长大后是悲观还是乐观,取决于其童年时所养成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归因的习惯。但是,这种习惯形成以后是可以改变的。
那么,青少年朋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乐观的人呢?
调整认知。调整自己的这些不合理认知,要学会接受自己、悦纳自己、全面地看待自己,不要专看缺点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与长处。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优势,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调整归因。青少年学生要学会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勤奋等可以改变的原因,或者归结为自己有能力、聪明等积极的原因,把失败归结为自己粗心、不够努力等可以控制的因素。
调节应对方式。悲观的人遇到困难时,常常采用两种应对方式,一种是退缩,另一种是自责。这两种方式都是消极的,对战胜困难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只有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处理问题才能走出困境,重获信心。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大约25%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有过抑郁。因为常见,所以抑郁又被称为流行性“心理感冒”。如果抑郁情绪长时间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便会发展成为抑郁症,也叫抑郁性神经症。
青少年时期最为突出的心理特点时情感的发展与现实之间存在着某些矛盾。如果不能合理地解决这些矛盾,就会使孩子产生消极的适应,进而产生抑郁情绪。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尽管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但是你依旧有权利有必要被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心里紧张的调适
心理学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对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因此,紧张并不全是坏事,关键看它是否超出个体所承受的心理与生理的极限。然而,持续的紧张状态,则能严重扰乱人的机体内部的平衡,并导致疾病。
喜欢紧张的人,其实在心理的潜意识里面是不自信的,对自己并不是十分的信赖,而且考虑事情挺多,平时喜欢钻牛角尖。但是摆脱这样的问题也不是很难,建立对自己的信任,多去公共场合交流,让自己多参加些活动。